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吳淞社區63歲的楊雪花阿姨有一個特殊的家:82歲的婆婆是一位殘疾人,發病時渾身發抖,不能坐立,婆婆這種時好時壞的半癱瘓狀態已經持續37年;丈夫10年前被檢查出患有重病,每天都要吃藥,也沒有勞動能力。一個家庭有兩位重癥病人,日子可想而知。但楊雪花對他們不離不棄,悉心照料,為婆媳關系和夫妻關系做了最好的詮釋。 照顧婆婆——她像一名“貼身護士” 端水、送飯、洗衣服、倒馬桶……這是楊雪花每天照顧婆婆必做的事。每天不管公司清潔工的工作多忙,楊雪花總是先把婆婆安頓好后才肯出門。 楊雪花婆婆的病癥是年輕時生孩子時落下的。當年,婆婆還生活在農村,剛生完孩子躺在家中床上休息,突然,隔壁鄰居家中發生火災。外面的慌亂聲傳到婆婆耳中后,受到強烈刺激。 此后,婆婆經常有恐懼感,身體發抖,常年臥病在床。 楊雪花26歲那年嫁給丈夫許美元,來到婆婆家中生活。楊雪花除了每天伺候一家人的茶飯外,晚上還要給婆婆洗身子,給她涂抹爽身粉,怕婆婆皮膚感染。前幾年,婆婆生病住院,楊雪花就主動向公司請假,獨自一人照顧婆婆,親力親為,毫無怨言地為婆婆擦身穿衣、翻背、洗臉、洗腳、洗衣服、剪指甲、端屎端尿;婆婆有時候會大小便失禁,她總會耐心地為她換尿布、擦洗。 照料丈夫——少年夫妻“老來伴” “我們都是地道的農村人,很實在?!闭f起楊雪花的幾十年如一日照顧婆婆的事,丈夫許美元也非常感激。許美元稱贊道,如果不是妻子楊雪花無怨無悔地照顧這個家,他們的生活很難堅持到現在。 10年前,許美元被檢查出患有癌癥,不能下地干活,需要常年吃藥。楊雪花為了把丈夫許美元的身體養好,并且有足夠的營養,每天都按照醫生的叮囑,給許美元做適合他吃的飯菜。因此,許美元的病情恢復得非常好。 雖然身體患病,但許美元覺得“賦閑”在家中很難受,于是自己出去打零工,以補貼家用。上了半天班后,讓楊雪花知道了,反復勸他不要去。后來,許美元找到自己兄弟的公司,幫忙打打雜。如今,為保養身體,許美元上兩個月的班,休息兩個月。楊雪花這才答應許美元去上班。 家庭和睦——“孝老愛親”傳家風 一個家庭有兩個重癥病人,兒子和兒媳婦又要上班,孫子孫女又要照料,自己還是清潔工人。這對楊雪花來說,多頭兼顧,確實需要做出很大犧牲。為了照顧兩位病人和孫子輩,楊雪花沒有讓婆婆搬出去住,而是一家四代同堂,住在一間大房子里。 “都說婆媳關系難相處。但楊雪花對婆婆的感情如同對她的親生父母,視婆婆如一家人?!编従犹迫4笫甯嬖V記者,以前住在農村時,他們家與許美元家就是鄰居。楊雪花一直和公婆一起生活,同吃一鍋飯。拆遷過后,許美元和楊雪花沒有嫌棄公公婆婆年紀大讓他們住在車庫,而是把公公婆婆接過來一起住。這么多年,他從沒看到或聽到楊雪花跟老人爭吵過。反而她婆婆心情不好的時候,還會把心里話告訴楊雪花。 在楊雪花的影響下,兒子和兒媳婦、孫子和孫女對長輩們也非常孝順。
記者 于之 《姑蘇晚報》2018年1月22日
|